鉴往知来 | 千年古都,文韵悠远迎盛会

[复制链接]
查看: 1748|回复: 1

17

主题

17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5-18 23: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鉴往知来 | 千年古都,文韵悠远迎盛会)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并发表紧张发言。西安,这座文韵悠远的千年古都再次成为天下核心。
让汗青语言,让文物语言
西安,古称长安。赫赫宗周、巍巍秦汉、泱泱盛唐……中华文明悠远厚重的汗青,在这里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
在秦始天子陵明白秦同一六国的龙威虎势,在汉长安城遗址感受“尘世四合,烟云相连”盛景,在唐大明宫体味恢弘磅礴盛世之风,在西安城墙体验文化遗产与当代生存调和共生……
“让汗青语言,让文物语言,在传承先人的成绩和光荣、加强民族自负和自大的同时,服膺汗青的波折和教导,以少走弯路、更好进步。”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观察期间,来到西安博物院观察。

2022年4月13日,观众在西安博物院观光唐代女立俑。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和古丝绸之路出发点之一,独特的汗青文化遗产为“博物馆之城”建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在,西安拥有各类博物馆159座,涵盖汗青综合、赤色革命、天然科学、民风文化等40余个范例,每年博物馆观光人数凌驾3000万人次。到博物馆去,正成为古城新的时尚。
找到传统文化和当代生存的“毗连点”
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的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汗青最久长、规模最弘大、生存最完备的古代城垣修建。
大雁塔下,大唐不夜城景区,大唐盛景和当代景观在这里交相辉映。“不倒翁小姐姐”“李白对诗”“盛唐密盒”……唐风元素融合创意与沉醉,大唐不夜城实现了“夜经济”文旅消耗聚集发展,本年以来这里游客欢迎量已凌驾了2000万人次。

西安大唐不夜城(2023年1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察时指出:“要对峙以社会主义焦点代价观为引领,对峙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当代生存的毗连点,不停满意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存必要。”
现在的西安,正不停发掘汗青文化的今世代价、探索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大遗址掩护与百姓生存相融共生,长安十二时候主题街区全景式展示唐文化,“唐小妃”“李小白”等文化IP走红……古老的文化遗产与全新的期间元素碰撞出夺目标火花。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誊写在古籍里的笔墨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紧张指示在这里得到生动实践。
“金色手刺”推动天下文明交换互鉴
汗青文化遗产,是促进民气相通的使者,是推动文明交换互鉴的载体。
2015年5月,古城西安用一场盛唐派头的入城仪式欢迎印度贵宾莫迪。随后,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共同观看表现中印两大文明交相辉映的文艺演出《梦长安》。
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起”国际互助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以千年“鎏金铜蚕”为佐证,报告先辈2000多年前开发古丝绸之路、打开中外友爱来往新窗口的壮举。

这条“鎏金铜蚕”1984年出土于陕西石泉县,首尾共计9个腹节,制作风雅,造型传神。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现藏于陕西汗青博物馆的汉代鎏金铜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丰盈润物、执着奉献,见证了东西方文明“千丝万缕”的接洽。
文明因多样而交换,因交换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00多年前,悠悠驼铃在古丝绸之路反响。本日,浩大壮阔的汗青长河为古城西安源源不停注入文化自大,千年丝路抖擞出新的发达生气。
即将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将擘画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让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再次吸引天下的眼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发表于 2023-11-7 13: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网这次升级改版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