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夫君辞去月薪2万工作当“全职儿子”,父母每月“开工资” ...

[复制链接]
查看: 3041|回复: 0

10

主题

10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6-11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全职儿女”的话题引发了诸多关注与热议。在不少短视频app里,一些年轻人分享了本身成为“全职儿女”的一样平常,他们通过伴随父母、做家务等方式,通过付出肯定的劳动调换来自尊长的经济支持……
如许一种新型的年轻人脱产生存方式,不少网友直呼倾慕,但也有人表现无法担当,以为只是美化了啃老举动。
针对这一社会征象,记者专程举行了多方采访,试图相识这些“全职儿女”家庭的见解,及其背后的客观成因。
儿女全职居家,父母怎么说?
“全职儿女”到底怎么样?他们的父母最有发言权。记者采访了几个“全职儿女”的父母,看看他们眼中的全职儿女是怎么样的?​
案例一
张密斯:承认”全职儿子“,“只要心田担当,就很幸福”
张密斯本年68岁,她的独生子李昊(化名,后称小李)本年40岁,本来在上海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六年前,张密斯生了一场重病,小李为了照顾张密斯,断断续续请了快要两个月的假期。张密斯病情病愈后,小李回到单元后没过多久就辞了职,成为了“全职儿子”。“当年我是反对他辞职的,他的工作曾经是我的自满。但是他的工作压力太大了,上海生存本钱也高,不忍心看到他那么痛楚,就随他了。”张密斯告诉记者。
辞职后的一段时间里,小李在家也积极地探求工作,但由于两年的竞业限定,许多匹配专业的工作都无法做。两年下来,小李找工作的热情也就淡了下来,现在已经成为了“职场忠诚度”百分百的全职儿子了。
天天早上,小李会给父母做早饭,然后给家里大打扫。有一点洁癖的小李能把家里的每一道缝隙都打理得干干净净。大打扫后,就是做午饭和晚饭,除此之外,小李的时间就是本身的了,炒股、锻炼、看书,天天晚上还会陪父母一起散步、遛狗。
张密斯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每个月有11000元左右,每个月他们会给小李5500元的“补贴”。小李吃住都在父母家,花销很小,交完社保后竟然还能存下一笔钱,他说:“从前月入两万在上海当月光族,如今需求和欲望都放低了,反而有了存款。”
“除了有点愁儿子找不到妻子,我们家的环境实在还挺让人倾慕的。”张密斯乐呵呵地说,“但只身有只身的幸福,只要心田担当了,我比大部门空巢老人可幸福太多了。”
案例二
周老师:“以为女儿很上进,但是亲戚的议论让一家人压力很大”
周老师的女儿小周是一名“海归”,结业于美国的一所着名大学,硕士学位。
2021年,由于疫情以及父母的发起等缘故原由,原来想不停留在国外的小周费经心思回了国。返国后,她就参加了“结业即赋闲”的人群。
小周曾经在国外有一份干了泰半年的工作,作为刚结业的大门生,小周其时的收入是每月四千三百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实在照旧挺不错的。返国后,她想要找的工作收入,也不想低于这个尺度,但是一时间找不到。周老师不想让女儿太过发急,于是跟小周口头商定了一份“协议”:小周在家陪父母,做点家务,周老师给她一万元一个月的工资。
这两年,小周也找到过两份工作,但由于报酬、企业文化等缘故原由辞了职。周老师说小周不停在积极,天天除了做家务,就是学习,他以为本身的女儿实在不停很上进。
但是许多声音让他们非常不惬意。常常有亲戚会和周老师说,花了那么多钱投资,小周怎么还待业在家;也常常有人劝小周,放低尺度,先找个端庄的工作,眼光不要太高;另有美意的亲戚会给小周先容工作,但是这种“美意”,却成了一家人的负担。
小周告诉记者,近来催婚催工作的人太多了,为了躲避这些声音,她计划本年去考编试试。
案例三
陈老师:“盼望‘全职儿子’能早日立室”
陈老师本年66岁。六年前,相伴一生的老婆因病逝世,陈老师也因今生了一场大病,动了两回大手术。
陈老师的儿子小军本来不停在南京工作,奇迹也小有转机。母亲去世后,他就停息了在南京的买卖,回到宁波陪老父亲,“本来,儿子也只是计划陪我三四个月,去周边散散心,出去走走。”但厥后,陈老师被查出咽喉癌,小军就干脆竣事了南京的买卖,用心地在医院陪护父亲。之后,随着父切身体状态逐步好转,小军也计划去外出找工作,“究竟年轻人老呆在家里,跟我一个老头子,也不是一回事。”陈老师说,儿子也怕他一个人在家里寥寂,就在宁波某个物流公司找了份工作,工资收入固然不如从前,但由于就在当地,也少了一笔房租的开支。
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在一次体检时,陈老师的身材又出了状态,其时大夫都以为盼望不大。为了照顾老父亲,小军又只好向公司告假,陪护老父亲举行术后规复。厥后,由于疫情等缘故原由,公司举行了业务调解,小军就干脆辞了职在家用心照顾父亲,“他其时说要辞职,我是以为没须要,不外厥后护工也难找,我的身材确实要有人照顾,大夫固然以为盼望不大,但我现在感觉都还不错,确实少不了儿子不停以来的经心照顾。”陈老师说,他再度抱病后,胃口不停不开,儿子也是变着法子预备吃的,盼望他能多吃点。
现在,家里的开支,根本都是陈老师的退休金,“我的退休金每个月有8000多元,不算多,但养活我们爷俩肯定是没有题目的。”近来一两年,小军也会使用本身从前做买卖的渠道,和朋侪一起构造社区团购,赚点零花是没有题目的,“但身为父亲,我照旧盼望他能早日立室。”陈老师说。
“全职儿女”开始盛行的背后,是这些
记者留意到,比年来,雷同的“全职儿女”已有较多存在,在客观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征象。
对于“全职儿女”这一社会征象,国内已有多个媒体予以报道关注。只管也存在着一些差别的观点,而这些报道对于“全职儿女”的评价根本上照旧正面居多。有媒体发表批评以为,“全职儿女”和“啃老”照旧差别的,“啃老”是年轻人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就靠父母养活本身,“啃老一族”是完全悲观地对待本身的学习、工作与生存,是必要品评的。而“全职儿女”,则是把照顾父母,做家务作为本身的“职业”。就比如一些“全职太太”,辞职在家,教诲孩子,照顾家庭,固然没有“正式工作”,但也是在为家庭作出贡献,并省去雇佣保姆的费用。
“全职儿女”的背后,也有其客观的社会配景。
有人指出,“全职儿女”的增多,也是受到了多方面的宏观的社会配景影响。此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等候就业的年轻人不停增长,2023年,中国高校结业生人数将到达1158万,相比2022年和2021年分别将增长7.62%和27.39%。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必要被照顾。2021年,中国正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64岁及以上生齿占总生齿比重初次凌驾14%,2022年,这个数字酿成了14.9%。
别的,近来,网上有个段子火了:“啃老”无非添双碗筷,出门奋斗掏空六个钱包。“全职儿女”与“啃老”固然有区别,但其背后折射的都是三年疫情带来的社会压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天下企业就业职员周均匀工作时间48.7小时,与客岁的47.3小时相比增长1.4小时。假如按照每周5天、天天8小时盘算,职场人均匀天天工作9.74小时,加班时长凌驾2小时。
在不少年轻人以及其父母看来,当前,年轻人步入社会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比起来,在家做全职儿女比“用康健换钱”的职场要香得多,不消早出晚归,在家即可上班,钱多事少,离家近,没有职场内卷,还包吃包住,还能省下请保姆照顾父母的费用……
专家:选择成为“全职儿女”能明白,但需鉴戒
对于“全职儿女”,记者还采访了宁波的生理咨询师孙媛媛。
孙媛媛以为,年轻人选择成为“全职儿女”黑白常可以或许明白的选择。不外在外人眼里,“全职儿女”无需工作,在家里可以很轻松地过日子,但实在心里有数,过得好欠好只有本身清晰。全职儿女与父母一起居住,恒久下来,也会由于代价观、生存风俗等方面,造立室庭抵牾。别的,全职儿女家庭大概还遭受亲戚的冷眼或不明白,这些都是压力。然而在网上,压力和困难被掩饰,职场的苦、家里的甜才是被大众所瞥见的。
对于“全职儿女”的征象,我们真正必要鉴戒的,是对这一征象的美化,并忽视了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好比年轻人的社会压力,社会老龄化带来的题目,以及家庭、职场之间的均衡等。要更好地应对这个题目,必要多方的共同积极,当局应该创建健全老年照顾和残疾帮扶等公共体系,让年轻人在外打拼时没有后顾之忧;而家庭也应当创造更调和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明白,给予年轻人去独立面临生存的勇气;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进步自我管理本领,不停实验,不轻言放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