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数据表现,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567.4万辆,同比增长90%。 这是一个相称惊人的数字,由于,同期中国车市增长率只有1.9%。 现实上,尚有一些细分车型的增长率比新能源汽车更猛。 ![]() 2022年国内氢燃料电池车累计销量3367辆,同比增长112.8%。 得益于技能、底子办法等方面的进步以及相干财产政策的推动,氢燃料电池车敏捷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眼中的下一个战略要地。 氢能源,会成为新能源赛道的第二增长曲线吗? 01 发展氢能源,外洋的举措速率怎样? 氢燃料电池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 各国当局发展氢燃料电池车的缘故原由有多种,包罗环保节能、低落对化石燃料依靠、包管能源安全等各个方面。 在这个题目上,中国与日本、韩国、欧洲、美国都没有太大区别。 ![]() 但显然,日韩两国在发展氢燃料电池车方面比中国更加积极。 它们此前举行了肯定的履历和技能积聚,丰田、本田、当代等大型厂商也都做出了肯定的结果。 ![]() 以本田汽车为例,2月1日,本田汽车发布氢能源奇迹战略规划,宣称公司与通用汽车共同开辟的新一代氢燃料电池体系将与2024年“上车”,并在北美和日本上市。 同时,本田CR-V氢燃料电池版也将在2024年推出。 根据本田汽车的规划,本田从2025年开始每年贩卖2000套燃料电池体系,2030年提拔至6万套。 ![]() 丰田汽车也是氢燃料电池车范畴的巨头,手中把握了大量的氢燃料电池专利。 2014年发布的第一代丰田MARAI,被以为是天下上第一款真正实现贸易化的氢燃料电池车。 2022年10月24日,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一期)奠定仪式在北京举行,继承加码氢燃料电池。 ![]() 与日本一样,韩国在氢能源汽车方面的体现也相称积极。 当代汽车旗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Nexo从2018年上市至今销量已经凌驾2万台。 根据韩国当局的规划,到2040年韩国将有约莫620万辆氢燃料电池车上路。 ![]() 除了日本和韩国之外,欧洲部门车企也在氢燃料电池范畴连续推进。 2022年9月,疾驰GenH2液态氢燃料卡车正式表态。 宝马汽车也推出了接纳氢燃料电池技能的原型X5。 2022年10月份,Stellantis团体公布其氢燃料电池技能将于2024年起量产化制造。 02 中国会甘于人后吗? 这几年,在科技范畴有一个名词广为人知:饱和式科研。 这个词长被用来形容中国的科研战略:什么新技能范畴都要举行研究。 中国现在正在强力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但氢能源汽车方面也消灭下。 ![]() 2016年,中国初次提出氢能源财产发展门路图。 2019年氢能源战略初次进入当局工作陈诉。 2020年,中国初次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提出“以奖代补”,氢能源汽车国补正式落地。 2022年,中国首个氢能源财产中恒久规划出台,明白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重要发展方向。 2023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换传统能源汽车。 政策层面的支持,是氢能源汽车走上快车道的条件条件。 在这股东风之下,长安、长城、吉祥、上汽大通、红旗、东风等国产厂商也都在研发氢能源汽车,而且有了肯定的希望。 ![]() ![]() 在氢燃料汽车方面,上汽大通走在了国产物牌的前线。 2020年9月份,上汽大通中大型MPV EUNIQ 7正式上市,这是一款氢燃料电池车,售价为29.98-39.98万元。 除此之外,上汽大通旗下还拥有MIFA氢、V80氢燃料版两款氢燃料电池车在售。 ![]() 除此之外,2022年7月份上市的长安深蓝SL03也有氢燃料版本在售,售价高达69.99万元,具有比力显着的试水性子。 中国汽车销量环球第一,财产规模极其巨大,即便氢能源汽车如今不是主流,其基数依然相称惊人。 根据一些权势巨子机构的统计,停止2022年年底,日本共有165座投入运行的加氢站,韩国149座,中国也有138座,与日韩两国并没有档次上的差距。 03 即将发作?环境到底有多乐观? 氢燃料汽车之以是被各国当局以及各大厂商念兹在兹,最根本的缘故原由是它简直有着许多理论上的长处:只排放水、补能速率快、续航里程高等等。 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多年前把氢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的突破方向,缘故原由就在于此。 ![]() 究竟上,跟电动汽车一样,氢能源汽车也不是什么高深的技能理念。 以氢气混淆氧气的构想,早在内燃机发展的早期就有人在样车上实现过。 如今的题目是,一种技能能不能推广,不能仅仅从技能自己去思量。 ![]() 起首,是资金和财产规模的题目。 现在,环球氢能源汽车的重要推动者是日韩两国,但以这两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和汽车财产规模,在中国、美国、欧洲把电动汽车当成新能源汽车主流的环境下,它们没有本领支持起一种足以与电动汽车相抗衡的技能门路。 ![]() 除此之外,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必要大量建立加氢站之类的底子办法。 但现在,电动汽车已经占据绝对主导职位。 试想一下,那些寸土寸金的大中都会,有本领在充电站之外再建立一套加氢站体系吗? ![]() 与此同时,氢燃料汽车自身也存在一些技能上的题目,制氢本钱、氢气转运储存、氢燃料电池安全性等等都还没有办理。 各国当局在氢能源汽车方面的投入也远远低于电动汽车。 没有资金投入,就没有财产规模,没有财产规模,就没法推动技能进步,没有技能进步,就很难吸引资金投入,这实在是个冷循环。 ![]() 更紧张的是,氢能源只是浩繁新能源的一种,但电却不是。 电力的天生方式可以是传统的煤电,也可以是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等,电动汽车直接打仗的实在是电网,什么情势的新能源电力都可以使用,它本质上是开放式的,而氢燃料电池本质上是封闭式的,这险些注定了它们在体量上的天差地别。 可以这么说,在可预见的范围之内,氢能源汽车不太大概大规模推广,它更适互助为新能源汽车的储备梯队,或还处于纯电汽车10年前的发展阶段。 换句话说,氢能源值得关注,大概会是新能源赛道的第二增长曲线,值得连续举行技能研发,但所谓贸易应用“发作”还言之过早。 竣事语 以中国对“饱和式科研”的痴迷水平,不会放弃在氢能源方面的技能攻关,但电动车仍将是将来汽车范畴的绝对主流,这个方向不会改变。至于日本和韩国车企想要通过氢燃料汽车这种“将来汽车形态”来盖过中国在电动汽车范畴的上风,这个可以根本很难实现。 氢能源大概会是新能源赛道的第二增长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