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青年网 门户 教育 查看内容

本地第一禁片,本日该昭雪了

2023-3-27 03:20| 发布者:男人帮3e| 查看:550| 评论:10

摘要:「孔乙己文学」,近来的热门话题。不久前,一篇文章聊起「孔乙己文学」:「孔乙己之以是陷入生存的逆境,不是由于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肯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乍一听,似乎正常。但细想之下,只 ...

「孔乙己文学」,近来的热门话题。

不久前,一篇文章聊起「孔乙己文学」:

「孔乙己之以是陷入生存的逆境,不是由于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肯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

乍一听,似乎正常。

但细想之下,只以为不对劲。

本来是年轻人的自嘲,一下子酿成了「爹味说教」。

它将生存逆境的源头,归结于年轻人放不下身材。

在不少人看来,文章看似是怜悯,实在就是在高高在上的劝诫。

也就不怪年轻人,从自嘲酿成愤怒。

从最初的玩梗,酿成爹味十足的说教,围绕「孔乙己文学」的争论已然变了味。

不但没能乐成打鸡血,反倒引来各人「何不食肉糜」的怒怼。

鱼叔看了不少发言,发现各人好像都忽略了最紧张的一点——

教诲。

孔乙己的遭遇跟他受过教诲的身份完全分割不开。

而他之以是能为今世年轻人所共情,就是由于年轻人在他身上看到了本身。

而且在以孔乙己自嘲的风气背后,折射的另有当下盛行的年轻人功利焦急心态。

到底为什么担当教诲?

担当教诲的目标又是什么?

为什么受到教诲却实现不了人生目的?

这些疑问都重重压在了年轻民气头。

趁这个时机,鱼叔想用一部「禁片」来跟各人聊聊这个话题。

时隔72年,片中话题的锋利和逾越期间的预言性,现在再看依然无比震撼——

《武训传》

在中国影史上,《武训传》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1951年上映,片长凌驾3小时。

上映之初,好评如潮,但很快便遭到了天下范围的剧烈批驳。

一篇文章痛批,影片在「宣传封建文化」。

说白了,就是骂影戏三观不正。

于是,《武训传》成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被封禁的影戏

连同影戏主创职员,都受到了不少连累。

尤其是扮演武训的赵丹,之后长达5年无戏可骇。

这一禁,就是六十多年。

直到2012年,才毫无征兆地寂静解禁。

就连正版DVD的封套上还蕴藉地写着一句「供研究利用」

左上角标注「供研究利用」

直到解禁,我们才有了以今世眼光重新审阅这部影戏的时机。

《武训传》的故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

武训本无名,因家中排行老七,便被叫作武七

七岁丧父,家中贫乏,从小跟着母亲以乞讨为生。

途经学堂,武七被传来的读书声吸引。

他问母亲为什么要读书,母亲告诉他:

「只有读书才气过上好日子」

自此,武七内心萌生了要读书的动机。

他辛劳乞讨,攒下一吊钱,找到学堂老师,欢欣鼓舞地说着本身想读书。

没曾想,换来的却是人们的挖苦。

「要饭的居然也想读书?」

学堂老师的一声「滚」,直接吓得武七摔了一个踉跄。

‍在其时,读书照旧少部门人的特权。

这次遭受的羞耻,打坏了武七读书的空想。

让他意识到,本身和学堂之隔断着一层无法逾越的阶层高墙。

他只好继承过他的贫乏日子。

长大后,开始去官僚家做长工。

任劳任怨,一做就是十多年。

武七是个诚实人。

灵活淳朴的他,发现不了民气的邪恶。

在他眼里,老爷是不会哄人的。

为了给张大娘治病,他去找打工的老爷预支工钱。

可没料,这位老爷却耍起了心思。

他欺凌武七不识字,就把账目顺手一改。

从原来的三年分文没领,酿成了早就领完。

看着默不作声的武七,老爷背地里还讽刺:

「给完了工钱,还上哪儿找这么一个傻瓜。」

武七深觉本身吃了不识字的亏,想要争辩。

未果,还被绑起来毒打一顿。

这一打,让他深受刺激,病倒躺了三天三夜。

睡梦间,他看到了一个满是贫民的地狱。

挥鞭的判官,就是老爷的容貌,嘴里还喊着:

「不识字的穷鬼该死下地狱」

‍梦醒后,武七顿悟:

他要办义学。

只有教诲才气改变贫民的运气。

他要靠本身的气力,让全部贫民家的孩子读得起书。

一个托钵人办义学。

这个愿望,如同天方夜谭。

在旁人看来,武七疯了。

但武七绝不在意。

他立即剪了头发卖钱,换来了办义学的第一笔钱。

为了筹钱,武七选择了最艰巨的一条路。

他到处乞讨,刻苦卖艺。

像吃石头、挨人揍、被小孩当马骑、跟牛对顶等等。

只要给钱,他什么都乐意做。

就像他嘴里常常念叨的那样:

「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本身;

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攒来的钱,武七一分钱也不花,全都攒着。

从黑发变青丝,花了整整30年,才终于换来义学建成的那一天。

没有老师,他一个个跪着去求。

没有门生,他也一个个挨着去劝。

为了让孩子不贪玩,他跪着求他们好勤学习。

武七用他的一次次下跪,换来了众人的恭敬。

终极还得到朝廷的欣赏,赐名「训」

赏赐黄马褂,还修了「乐善好施」的牌楼。

到厥后,他成了中国汗青上以托钵人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逐一人,被称为「千古奇丐」

但是,《武训传》的争议也同样来自武训自己。

为什么肯定要去乞讨?

为什么不去打工赢利?

如许的质疑直到本日还依然存在。

不少人都表现对武训攒钱的过程和行径表现不解。

再接洽上其时封建社会的配景,就很轻易让人遐想影戏是在宣扬靠要饭就能扬名立万的头脑。

如许的解读,天然为厥后的观众所不齿。

只惋惜,受限于期间,《武训传》很快就沉没在一片诛讨声之中。

相较于它在影戏艺术表达层面上的创新,它的「禁片」印记成了最惹眼的标签。

《武训传》的导演兼编剧,孙瑜

早在1944年,他就有了拍摄的动机。

但由于动荡的时势导致资金停止,拍摄中途而废。

直到1950年下半年,才在昆仑影业的资助下完成制作。

近7年的拍摄时间,刚好履历了一次巨大的期间巨变。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影戏还履历了三次复杂的修改。

第一次修改,发生在1949年10月。

一方面,是主基调的大变,由原来的正剧修改为悲剧

另一方面,是增长影戏中武装反叛者周大的戏份。

他在影戏中从一个车夫,转酿成了一个布满信心的农夫军。

第二次修改则是加戏。

在原先的故事里,开头末端都是由一个老人家向子弟报告武训的故事。

修改后,则酿成了一位女西席向门生报告武训的故事,并加以评价。

对于一部影戏来说,外部缘故原由导致的编削无异于大水猛兽。

但不测的是,这两次大刀阔斧的改动,却在肯定水平上加深了《武训传》的表达内核。

不再是本来单一的歌颂武训。

而是酿成了对武训本人及其时社会的审阅与批驳。

就好比加戏的周大。

他与武训有着截然差别的两种观点。

武训刚强以「教诲」改变社会,周大则是主张用「斗争」改变社会。

但终极的效果却是,二人都在其时强盛的封建权势前败下阵来。

而后,增长的新中国女西席的戏份,则为整部影戏做了极其精准的总结。

单靠文或武,都无法改变整个社会,只有二者的联合才是最紧张的。

至于第三次修改,则来自于贸易目标。

由于影戏片长凌驾三小时,昆仑公司要求导演孙瑜将它拍成上下两部。

只管孙瑜为此表现不满,但未能如愿。

这才有了1951年分为上下两集公映的《武训传》。

只管筹拍之路崎岖不停,但却没能影响影戏自己的艺术代价。

在故事层面,武训自己的履历就充足传奇。

贫民身世,胸无点墨,靠乞讨准备义学,心中怀揣让全部贫民孩子读得起书的远雄心向。

在视觉层面,有着很多在其时看来无比惊艳的视觉结果。

而这份功劳,重要归于导演孙瑜

他被称为「联华新派」的主将,有着银幕墨客的称呼。

年轻时曾在纽约拍照学院体系学习影戏摄像方面的知识,因而在《武训传》中做了不少影戏语言上的创新。

好比用简便明白的特写,快速交接脚色人生。‍

开头先容武训时,用几双脚的叠化来体现武训的年事增长。

再好比用镜头语言渲染人物感情

片中有一场自尽戏。

先是特写拍摄脚色的满脸泪痕。

再动摇镜头,终极画面定格在一根落满尘土的绳子上。

随后渐渐拉近镜头,共同强光给绳子特写。

‍无需多言,就体现出了脚色心田的伤心和绝望。

而最具前锋的画面,则是武训梦看法狱天国的情形。

弘大,魔幻,在其时看来,震撼无比。

固然,几十年后再看,影戏画面简直显得有些粗糙。

但蕴含在影戏中的哲思,依然在本日振聋发聩。

陶行知曾这么评价武训:

「他为兴学而生,为兴学而死。」

武训固然只是个没有文化的托钵人,但他很早就意识到读书才是改变运气的唯一方式。

之后又在别人的提点下意识到,念好了书就可以做官,也能资助更多的贫民。

武训办义学的初志,恰好表现出了教诲的两面性

一面,是功利性

读书的目标为了当官,实现阶层超过,摆脱贫苦的生存。

另一面,是抱负性

盼望通过读书来增长本身的知识见闻,使用读书所学,来实现众生同等的愿景。

在武训眼里,这两者好像可以完善联合在一起。

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功利读书恰好是最重要的选择

「知识改变运气」这句话,如真谛一样平常一代传至一代。

好学苦读,个人奋斗,大多是为了本身的将来。

我们不可否认读书功利论的存在。

但同时,也不应该将读书的目标仅限于功利。

唯功利主义的读书,只会导致一个效果,那就是人们不再真正地做学问,也不再真正地使用所学知识反馈社会、服务大众。

最典范的例子,就是之前某高校的抢发话器变乱。

一位老师在讲台上,放肆宣扬功利性内容

效果被门生夺走了发话器。

他说,门生们读书就是为了钱,不要谈什么抱负理想。

由于款项就是气力,有钱就有统统。

进而上升到改良基因论。

说,我们结果好的人最好要找外国人完婚生子。

由于如许可以让我们杂交出更好的精英。

这种通过功利性鼓励门生读书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营造了以学历为区分的阶层感

久而久之,学历的高低,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翻看本日的雇用网站,就能发现,学历早已严峻内卷。

曾经一度连已往瞧不上的保安、街道办等工作,都开始要求硕士、博士乃至更高的学历。

在同为赵丹主演的《李时珍》一片中,也有相似的情节。

李时珍所处的期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每个读书人的终极目的,都是考取功名。

只知道死背科举测验必要的四书五经,却对真正有效于民的知识嗤之以鼻,视之为杂学。

乃至于,医学、草药学、工程学等在其时都不被视为真正的学问。

李时珍极其讨厌这般风气。

他同心专心想重编《本草》,惠及百姓。

但也正由于怀揣这般与世俗传统相悖的观念,李时珍成为了其时统治者眼中的「歪路左道」。

李时珍所遭遇的逆境,完满是由于期间因素所造成的。

不肯屈就于盛行的功利之风,反而只愿执着于本身渴求的济世救民。

倘若从世俗的角度看,李时珍无疑是失败的。

但若从汗青的角度看,他无疑千古流芳,名传千古。

孙伏园曾问鲁迅,他最喜好本身的哪篇小说,鲁迅答复说是《孔乙己》。

随后,鲁迅给出了本身的来由:

「《孔乙己》作者的重要用意,是在形貌一样平常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在鲁迅看来,孔乙己苦难的根源完全来自于所处社会的凉薄。

并非他不肯脱下长衫,而是脱下了长衫也没有出路。

就像有网友批评的那样:

脱下了长衫,才发现本身是骆驼祥子。

在那样的社会中,冒死劳动的祥子,至死也没能改变本身的运气。

年轻人拿孔乙己自嘲,终究是由于本身的进退维谷。

「长衫」不是心头的枷锁,而是在意识到「丁举人」的生存与本身无关后,仅存的面子。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陷于如许的逆境,出不去。

而且太多功利头脑的灌输,已渐渐让教诲失去了初志,使得年轻人更轻易变得茫然无措。

罗翔曾在《致法学新人的第一封信:关于读书》一书中这么写道:

「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想乐成,无法担当失败。但我始终以为,一个人的真正乐成不是在于你取得多少光辉,而是在波折中,你能不能大胆地爬起来。」

武训穷尽一生,构筑起三座义学。

但是之后却都被官府收走,一番心血付诸东流。

末了,武训只留下一句话。

他告诉孩子们:

你们都是庄稼人的孩子,咱们都是贫民

你们念好了书,可万万不能忘记了庄稼人

万万不能忘记了我们贫民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既是一个社会恒久的教诲思辨。

更是每一个个体永恒的命题。

全文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williamsah 2024-3-29 21:00
我来看美图的。
引用 该昵称已占用已t 2024-3-23 19:30
这个图文并茂,高手文人。
引用 孔繁圣谧 2024-3-14 09:39
支持楼主,这个发表不错。
引用 YXY园长 2024-3-9 04:09
来晚一步还有板凳没有。
引用 厉旭的兔子 2024-2-23 00:21
支持楼主,这个发表不错。
引用 快看是小邬 2024-1-4 18:40
楼主新年快乐。
引用 紫嫣★☆ 2023-12-16 03:01
湖北青年网升级支持小程序
引用 恩吧啊哦 2023-10-16 18:44
我来看美图的。
引用 123478802 2023-4-30 06:23
哇,这个太有创意了。
引用 山岩大兵宗 2023-4-9 23:45
这个图文并茂,高手文人。

查看全部评论(10)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