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驾驶人的“第三只眼”,汽车后视镜诞生已经百年,现今正面对被镌汰的处境。 2022年末,国家尺度号为GB15084-2022的《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发布,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行,届时将全面代替现行发布于2013年的旧国标。 新国标的最大的亮点是:电子后视镜不光可以安装,而且答应代替传统后视镜。 近期,国表里宣称搭载电子后视镜的车型此起彼伏。1月9日,吉祥旗下高端品牌路特斯汽车官宣,ELETRE车型将成为中国首批装备流“媒体外后视镜”(即电子后视镜)的汽车。 就在几天前的国际消耗类电子产物展览会(CES)上,索尼、本田团结打造的概念车也配备电子后视镜,但该车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担当预订。2022年末的广州车展,初次表态的广汽埃安纯电超跑Hyper GT,也接纳了电子后视镜的计划。 待新国标施行后,搭载电子后视镜同时取消传统后视镜的新车,就可以在中国正当上路。本文通试图答复以下题目: 1、汽车后视镜履历了怎样的演变进程? 2、相比传统后视镜,电子后视镜有何突出上风? 3、汽车智能化海潮下,传统后视镜会被代替吗? 1ONE 好用,但难 所谓的“电子后视镜”,是一种新型的“间接视野装置”,学名为“摄像机-监督器体系”(Camera-Monitor System,简称CMS)。 电子后视镜包罗表里两部门,“电子内后视镜”亦称“流媒体后视镜”,是一块安装在汽车内部的表现屏幕;而“电子外后视镜”对应着传统的汽车外部后视镜,也就是各人常见的“大耳朵”。 相比传统后视镜,电子后视镜重要有三大上风: 第一,布局更小,风阻更低。 电子外后视镜只是一个摄像头,因此其体积可以缩小至传统后视镜的三分之一,乃至可以更小。从专业的氛围动力学角度分析,更小的布局意味整车迎风面积更小,从而低落风阻、淘汰风噪,肯定水平上也低落了燃油车的油耗、提拔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2022年8月,马斯克在交际媒体上表现,电动汽车上的外后视镜,会让电动汽车淘汰约5%的续航。 第二,受天然因素影响更小。 在摄像表现和人工智能等技能进步的加成之下,“外部摄像头+内部表现器”的办理方案可以大幅改善天然条件的倒霉影响,好比车主饱受困扰的雨水覆盖后视镜、起雾、夜间光线不敷等“疑难杂症”,在电子后视镜眼前都是“小儿科”。 第三,视野盲区更小。 这也是电子后视镜最直观的上风。传统光学反射镜的曲率、外形和巨细固定,视野地区有限。而电子后视镜可以接纳差别角度摄像头,车主因此得到更多视野。特殊是对体型巨大的商用车来说,视野盲区每每就是致命地区。 电子后视镜另有一项潜伏的上风,就是为推进汽车智能化提供辅助支持。起首,电子后视镜丰富了智能座舱的内容;其次,电子后视镜可以充当将来主动驾驶体系的传感器。 固然电子后视镜上风许多,但其自身也并非完善,尚且存在一些限定性因素。 (1)本钱高。 轻微动动脑筋也能想到“摄像头+表现屏幕”比“镜面+外壳”的本钱要高出好几个数目级,前文提到的路特斯ELETRE车型,其电子后视镜选装费高达1.6万元。自己“金贵”也意味着维修本钱也很高。因此,电子后视镜现在更多配备在高端车型。 (2)稳固性要求高。 固然摄像头和表现屏已经黑白常成熟的技能,但后视镜事关行车安全,任何一点的技能不稳固都大概影响驾驶人判定,好比表现画面大概忽然耽误、乃至畸变,而且频仍利用表现屏,还轻易造成眼睛疲惫。因此,有部门车主对电子后视镜的可靠性有所担心。 电子后视镜易装,利用习大概难改。“大耳朵”摘掉后,消耗者必要肯定的时间顺应车内的表现大屏,究竟传统后视镜已经利用了100年。 2TWO 从“光”到“电” 1886年1月29日,德国曼海姆专利局答应卡尔·本茨申请的汽车专利,这一天被视为当代汽车的诞生日,但后视镜直到20多年后才出现。 Dorothy Levitt是英国上世纪初的传奇女赛车手,她在本身出书的《女人与汽车》一书中提到,“女性驾驶者在路况相对拥挤的街道上,应在车头精确地摆放一面小镜子,以便观察车后方的环境。” 这是初次有驾驶人提出“后视镜”的构想,但并未引起留意。 1911年,在印地500汽车大奖赛上,美国工程师兼赛车手Ray Harroun为其赛车就真的装备了一面镜子,以代替观察手到达减轻车重的目标,终极得到冠军。 Harroun的灵感不是来自《女人与汽车》,而是曾经看到一个赶马车的人利用了“后视镜”,他以为是个好主意。不外在现实应用中,由于赛道颠簸,镜面抖动得锋利,Harroun说本身什么也看不清,即便云云,照旧有无数赛车手跟风照做。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后视镜”粉墨登“车”,但在平凡民用汽车范畴,依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是由于其时行车数目少、行人也不多,“后视镜”尚非强需求。随着福特低本钱的T型车日益遍及,行车安全题目愈发严肃。 无论是赛车手Dorothy Levitt、Ray Harroun,照旧那位不着名的赶马车者,固然他们都曾是“后视镜”的实践者,但均不被以为是后视镜的发明人。 1921年,发明家Elmer Berger乐成申请了车用后视镜的专利,将其定名为“COP-SPOTTER”,并开始批量生产。至此,汽车后视镜正式诞生。 100年来,汽车财产极大发展,现在进入电动化、智能化的新发展阶段,此间后视镜也颠末诸多改良,但其根本工作原理始终未变,存在难以降服的题目,好比视野范围到达极限、受外界天然因素影响很大等等。 于是,“汽车人”开始探索面向将来的新一代后视镜。据可考的公开资料,电子后视镜起首出如今商用车范畴。 上世纪80年代末,配备电子后视镜的卡车Eurotruck-1在汉诺威展出,该车由德国AMG和Dekra共同打造,不外这仅仅是一辆概念车。 1997年,搭载电子后视镜的公交车在巴西上路,该车由沃尔沃公司研制,以“摄像机+表现器”代替了传统光学后视镜,但由于表现技能的不成熟,“巴西方案”没有遍及开来。 2008年,疾驰决定研发电子后视镜,将该项目交由博世和梅克朗研发,两家公司花了8年时间才做出可行方案。终极,在2018年的汉诺威车展,疾驰正式推出配装电子后视镜的卡车Actros,称这是环球首款搭载电子后视镜的量产货车。 这一年,电子后视镜也在乘用车范畴反复露头。奥迪纯电动车型e-tron在美国旧金山首发,媒体称之为环球首款装备电子后视镜技能的车型。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在订定有关尺度过程中,没少向奥迪“取经”,后文将提到。 奥迪之后,雷克萨斯ES在日本上市,电子后视镜为选装设置,彼时有业内人士称雷德萨斯“截胡”奥迪,起首实现电子后视镜的量产。 必要明白的是,电子后视镜至今未在全行业批量应用,遑论代替传统后视镜。 3THREE “上车”不易 马斯克是电子后视镜的头号拥趸。 自2011年,马斯克就开始向美国有关部分申请,以电子后视镜代替传统后视镜,乃至在2014年团结通用、丰田、大众等12家车企团结“上书”,然而申请频频被否。 其时,电子外后视镜在许多国家和地域没有得到法律承认,可以说是头号难关。我国旧国标也明白规定车辆必须安装传统后视镜。 中美之外,欧盟、日本等地也对传统后视镜“下车”有所顾虑,不外欧盟和日本相对历程更快。2016年,欧盟颁布的新标“R46”放宽了相干要求。同期日本也修改了门路交通法规。 这一年,中国的国家汽车尺度化技能委员会(下称“国标委”),在工信部的引导下,启动了该尺度的研究与修订工作。国标委之下的车身附件分技能委员会(下称“车附分委”)构造建立尺度草拟工作组。 2016年9月,车附分委会构造行业相干企业在深圳召开尺度预研集会,会上对R46法规最新版本与GB15084-2013举行了对比分析,对法规中新增及修改的内容做了开端预研。 中国方面熟悉到,旧国标GB15084-2013已经不能顺应汽车技能发展的需求。为了规范行业康健发展和技能提拔,以是必须修订该尺度,到达同国际尺度接轨目标,同时规范和进步国内汽车间接视野装置财产的发展,也有利于CMS新技能在国内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2017年和2018年,车附分委两次与奥迪就CMS技能睁开交换。特殊是2018年这次,重要交换了奥迪在德国装备了CMS的车型相干计划验证及型式试验内容,为后续尺度订定提供数据支持。两个月后,国标委下达了GB15084尺度修订筹划。 2020年6月,国标委发布了新国标的征求意见稿。在订定新国标时,我国根据国家汽车技能法规和尺度的技能体系,等效接纳了得当于我国汽车发展程度、操纵性更强欧洲R46号法规。 实在早在国标委启动修订旧国标时,凯迪拉克就有车型从前装的方式出如今中国乘用车市场。今后,越来越多的车企推出搭载电子后视镜的车型,此中包罗长城、一汽、北汽等国产车企。 如前所述,新国标的亮点在于,答应电子后视镜“上车”的同时,更具革命性的一点是答应传统后视镜“下车”。正如电子后视镜正当“上车”不易,传统后视镜彻底退出汗青舞台也绝非一朝一夕,究竟仅中国汽车保有量近3.2亿辆。 电子后视镜的成败,关键在于增量市场。行业乐观预计,随着电子后视镜本钱的低落和稳固性的进步,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智能化的历程中,特殊是在商用车范畴,将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拥抱电子后视镜,以此强化车型的差别化,但消耗者的态度仍有待观望。 【全文参考】 [1]《汽车硬件装备发展新趋势电子外后视镜大概要火》,中国汽车报 [2]《关于假造后视镜在汽车财产应用远景的分析》,魏文渊、赵鹏超、张博、龙腾 [3]《国外卡车先后实验,电子视镜体系会是将来吗?》,商用汽车 [4]《2021-2022年环球及中国电子后视镜行业研究陈诉》,佐思汽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