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静仪 郭怀毅 李皙寅 编辑 | 李皙寅 2022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只管受俄乌辩论、新冠疫情、芯片短缺、锂价飙升等变乱的影响,中国汽车行业仍出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连续了此前一年的增长态势。此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到达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据率已经到达25.6%。 中国坐稳了环球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根据日本Mark Lines公司所公布的数据表现,在环球新能源范畴,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占到环球的40%,美国为30%,欧洲各国的总和约为20%,作为环球数一数二汽车大国的日本,占比却还不到5%。 此中,自主品牌市占率近半、新能源车渗出率近三成等几项数据的新高,标记着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借助新能源的东风,冲破了售价天花板,夺走了合资以致豪华品牌的传统客户,实现了品牌向上的突破。 不外履历了狂飙突进的两年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现,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会继承增长,但增速会大幅放缓,业内广泛增速会从100%回落到30%左右。 ▲ 资料泉源:中汽协,记者王静仪整理制表:颜斌 光鲜的销量数字之后,仍有值得警觉的行业实际:新投入的产能碰到缩水的增幅,叠加不停涌入的电动新产物,供需端存在失衡的风险。对于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声量渐微的合资品牌来说,必须加快推陈出新,赶上期间厘革的海潮;对于阵容浩荡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新的一年必须抓紧钻营红利,不再赔钱赚吆喝,让企业早日可连续发展。 01 自主品牌借势连续向上 自从中国汽车财产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合资期间以来,自主品牌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从未问鼎过中国乘用车市场的贩卖冠军。但在2022年,这一汗青终于被改写。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表现,2022年,比亚迪以180.4万辆的结果力压一汽-大众(含大众、奥迪和捷达三个品牌)177.9万辆,斩获了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贩卖冠军。 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到达49.9%,创下比年来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为比亚迪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新能源汽车。对于比亚迪来说,燃油车的销量已经可以忽略不计。2022年3月,比亚迪成为环球首个公布正式停产燃油车的传统汽车企业,专注于EV纯电动和DM插电混动车型。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现,2022年高企的油价,也是从刺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作的推手之一。 乘联会数据表现,2022年贩卖新能源汽车最多的15家车企中,有11家自主品牌车企上榜。此中比亚迪、吉祥汽车、广汽埃安、奇瑞汽车和长安汽车的年销量都在20万辆以上,同比增速均实现翻倍。别的4家中,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为合资车企,特斯拉为外商独资车企。 详细从车型来看,自主品牌也占据了绝对上风。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提供给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的数据表现,2022年前11个月上险量最高的15款新能源汽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13个席位,特斯拉旗下的Model Y和Model 3包办余下两席。 自主品牌不但占据“量”的上风,和2021年相比,“质”也有进步。 一个特性是,热销车型中售价低廉的微型电动车淘汰。在2021年的上险量前15名中,有5款微型电动车入围。2022年则只有3款,而且除了五菱宏光MINI EV仍旧占据榜首之外,别的2款入围车型长安奔奔EV和奇瑞eQ的销量固然都显着增长,但排名却也都出现显着下滑。 代替微型电动车的是一系列售价更高的纯电产物。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车市的最大赢家,入围车型从2021年的4席增至6席,车价会合在15万至30万的主流代价区间,比亚迪汉的售价乃至高达33.18万元。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杰兰路的数据表现,比亚迪在2022年的单车成交均价升至16.7万元,已经凌驾了大众品牌的16.2万元。 在30万以上高端市场,自主品牌拿着新能源汽车,吸引了豪华品牌的燃油车主们的眼光。据统计,极氪001增换购用户中,来自疾驰、宝马、奥迪品牌的用户占比达32%。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现,将来15万-30万元的代价区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在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将进一步从哑铃形酿成为纺锤形。 新能源汽车不但资助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品牌向上,中国汽车出口也因此获益匪浅。 “从2021年开始,中国出口的汽车单价就在上升,特殊是新能源汽车范畴有很显着的表现,据我相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单价已经维持在了约每辆3万美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现。 02 合资车企要杀回马枪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增长的历程中,自主品牌高歌猛进,合资车企似乎团体缺席了这场盛宴。 以燃油车期间执业界牛耳的大众汽车团体为例,固然比年来不停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倾注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其市场份额却远未到达以往的高度。在2022年前11个月的新能源汽车上险量榜单中,没有一款来自负众在华合资企业的车型上榜。 为什么会在新能源期间,合资车企的光环忽然消散了?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现,合资企业的纯电车型还不错,代价也还算公道,但燃油车期间的品牌溢价没有平移到电动车上。而且从投放的时间来看,合资车企的速率比力慢。现在主流合资车企在电动车的投放、品牌认知等方面,都处于最倒霉的位置。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迥异于环球。”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贩卖公司总裁钦培吉坦言,美国车价还能陪同通胀水涨船高,相比之下,中国电动车售价太卷了。现在看来,传统豪华品牌并没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照搬了环球履历,天然产物和服务体系都会遭遇水土不平。 固然自主品牌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绝大部门份额,但并不意味着以大众为代表的传统合资车企就没有时机。 在2022年,险些全部的合资车企都在向中国市场投放最新的纯电车型。2023年,合资车企的新能源产物攻势愈发显着。 2023年1月,大众汽车团体在美国国家消耗类电子产物展览会(CES)上正式向外界展示了ID.家属的首款纯电轿车——ID.7。同样在2023年,上汽通用将新推4款接纳奥特能纯电平台的新车型;北京当代也将推出专属新能源车型;宝马拟推出创新BMW iX1、劳斯莱斯SPECTRE等纯电车型,年内有望覆盖全部细分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宝马近期表态了BMW i 数字情绪交互概念车(Dee),在电动化的底子上混淆实际交互界面,车外人机情绪交互模块等强化乘员的驾乘体验。 不但云云,构造架构和营销渠道的改革也已经提上日程。 上汽大众已经重组对市场与贩卖部分,单独建立了专门负责ID.系列电动车的车型组部分,构造聚焦后,显着提振了销量。上汽大众人士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现,上汽大众的构造架构和经销商网络改革将在2023年继承深入。 雷同的改革还出如今上汽通用。上汽通用调解了凯迪拉克品牌的新能源贩卖渠道政策,预计在2023年将有凌驾200家凯迪拉克IQ新能源专区投入运营。别克纯电都会展厅预计到达58家,别克新能源专区将凌驾600家。沃尔沃将新设29家都会中央店。疾驰也表现将在2023年推出纯电车型专属整合服务产物并搭建自有高功率充电网络。 一方面是新产物加快导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构造架构和渠道建立进一步贴近中国市场。在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合资人章一超看来,当传统品牌开始大量铺设直营门店和提拔服务,同时新权势向下沉市场渗出时,两边在渠道上的交织将逐步增多,竞争也将变得更为广泛。 奥纬咨询董事合资人张君毅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现:“如今大部门的燃油车消耗者照旧比力守旧,他们还没有思量纯电汽车,而且许多车主是有品牌忠诚度的,等待传统车企可以或许拿出有产物力的纯电汽车。当原有效户开始思量购买纯电汽车时,假如传统车企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更换,就另有反败为胜的时机。” 美满了贩卖渠道后,合资品牌的纯电动产物攻势即未来临,2023年,气力更强劲的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之间的博弈,将更为胶着。 ▲ 资料泉源:乘联会 ▲ 资料泉源:中国汽车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员会03 增幅趋缓,镌汰赛加快 中汽协数据表现,2022 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此中,新能源汽车连续发作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据率到达25.6%。 新能源汽车渐渐成为乘用车消耗的主流,并非只是大都会的独宠。麦肯锡在《驶向2030——汽车行业竞速赛》陈诉中指出,纯电动汽车汽车的市场渗出率不但范围在一二线都会,在三四线及以下都会,也希望明显;而且在三四线及以下都会,售卖的并非是刻板印象中的小微型纯电动汽车,紧凑型、中型、中大型及大型纯电汽车的消耗需求也在渐渐扩张。 不外,在履历了2021年和2022年的一连翻倍增长后,各大机构都预计2023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连续增长,但由于此前销量增速过于火爆,相比之下,本年的销量增幅会有所回落。 中汽协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35%。乘联会给出的数字是840万辆,同比增长30%。在张永伟更为乐观,他告诉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若无黑天鹅变乱影响,本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初次突破1000万辆,渗出率和增长率都迫近40%。 随着新进入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愈发猛烈。 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共有147个汽车品牌,推出的新车中有六成(116款)是新能源汽车,现在在售新能源汽车共372款,在销量大盘中搏杀的车型太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直言道:“除却豪华品牌,平凡车型月销不外万,很难生存并红利。按照如今的市场容量,100款车型就饱和了。” “假如一个汽车品牌,市场份额恒久处于处在1%以下,跌落1%的存亡线,很少能再次爬起来。”麦肯锡环球董事合资人、麦肯锡中国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管鸣宇告诉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会有越来越多跟不上技能厘革,跟不上模式厘革,跟不上市场节奏以及消耗者需求的汽车品牌,面对渐渐被镌汰的处境。 即便云云,车企推陈出新的热度不减。中信建投研报提出,中国年均有65款-80款全新新能源车型上市,所贡献销量占比在35%-47%,出新速率及销量贡献均明显赶超燃油车,正是销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现,中国主宰了环球60%的电动车、70%的电池、80%的电池质料,团体上竞争力很强。但是团体市场的强不代表详细企业的强,哪些电动车企业具有比力深的护城河、具有更稳固的预期,现在尚不明白。 联合各家企业的规划来看,现在产能规划均比力积极,预计2023年的产能增速在40%-50%,大概率快于需求的增速。 就此,业内也传来产能过剩、代价战的担心。一位资管公司的基金司理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现,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了两三年,现在增速放缓,但有些当初“激进”的产能已经落地投产,这大概会导致产能过剩。 在资源市场层面,只管新能源汽车板块在2022年中一度股价大涨,但颠末多轮调解,整年体现相对较弱,中证新能源车指数跌幅已经凌驾20%,偏离行业根本面。 多家券商研判,放眼2023年的A股,新能源汽车还是增速最快的发展性行业之一,具备恒久投资代价,此中电池、锂资源、隔膜等具有稀缺性的环节更值得关注。 前述基金司理以为,2023年新能源板块不会再是普涨,差别公司的股价也将明显分化:能继承搭新能源汽车消耗规模扩大顺风车的企业,有望跟上行业的均匀增速。但假如是提供单一产物、竞争力有限,又难以融合进入智能化版图的传统新能源汽车相干公司,则大概会投入下行空间。 04 不再“赔钱赚吆喝” “动力电池本钱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乃至60%,那我不是在给宁德期间(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打工吗?”广汽团体董事长曾庆洪公开亮相。 只管各种新车型层出不穷,各种销量目的繁花似锦,但车企光鲜的外貌背后,是红利性不高的究竟。 以销量冠军比亚迪来说,2022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118万辆,对应营收2676.9亿元,净利润93.1亿元——比亚迪的单车营收16.74万元,单车净利润0.99万元,创汗青新高。 固然销量落伍于比亚迪,特斯拉利润是比亚迪的7倍。特斯拉在2022年前三季度交付了90.86万辆汽车,累计营收57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88.4亿元),净利润8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3.6亿元),均匀每辆车的净利润约为一万美元(约合6.8万人民币)。 当特斯拉发觉,自2022年下半年起,销量有所不振的时候,便开始自动低落售价,以价换量。面临这场代价战,对于本就红利单薄的中国车企来说,接招不易。 比亚迪单车0.99万元的红利本领,在自主品牌中已经是压倒一切。好比同样刚到达汗青最佳程度的长城汽车,2022年三季度单车净利润为0.80万元。上汽团体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车企,单车净利润为0.30万元,一连三年下跌;长安汽车的单车净利润为0.23万元。 浩繁新品牌还在大额亏损。按照净亏损数额对应的同期销量来看,岚图汽车和威马汽车每卖一辆车的亏损都凌驾10万元,蔚来汽车、抱负汽车、小鹏汽车等领先者的净利润也始终为负。 “自主品牌是不是打败了特斯拉?答复这个题目,不但要看销量,也要看特斯拉挣多少钱、自主品牌挣多少钱。有些车企是补贴消耗者去卖车,毛利照旧负的,特斯拉是挣钱卖车。假如如许去说自主品牌打赢了特斯拉,是盲目乐观了。”巩旻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指出。 只见销量不见红利,是车企必须正视也正在办理的题目。 “受‘缺芯贵电’影响,长安汽车新能源车型单车本钱增长0.5万-3.5万元。”朱华荣指出,“缺芯”导致芯片代价上升,主机厂采购本钱增长,供给不可控,出现“下线大量半制品、库存大量半制品”的征象。而“贵电”导致动力电池代价不停上涨,碳酸锂原质料的代价从2021年的每吨5万多元涨到了每吨60万元,电池代价本钱超整车40%以上,乃至有些企业高达50%,对企业的谋划造成极大的颠簸。 不肯再“给宁德期间打工”的车企们,已经在自研电池。“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不做电池赚不到钱。恒久来讲,我们盼望70%本身做,30%外部做。”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现。 通过自研关键技能,拧干本钱上的水,这么做的不止蔚来汽车一家。“我不怕代价战”,零跑汽车首创人、董事长朱江明告诉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自设立之初,零跑就对峙焦点零部件全部自制,相比于采购,可以或许省却毛利差价,也就提拔了本钱竞争力;而且,车卖得越多,生产本钱越低,还能平摊更多研发本钱。省下来的本钱,可以或许让零跑导入新技能、进步产物设置,在同级车型中提拔竞争力。 车企必要提拔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和焦点技能的自主研发水平,来确保恒久红利性。科尔尼管理咨询大中华区董事桂灵峰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分析称,假如车企从一开始就选择焦点零部件的正向研发,前期投入大概更高,但恒久话语权相应也会更高。和供应商互助研发也被视为折衷方案之一,即能分摊采购本钱,又能确保较高水平的供应韧性。 陪同新能源汽车消耗的遍及化,越来越多的车企,根据用户、利用场景等差别,不停推出新的汽车品牌。但在桂灵峰看来,这种看似“多生孩子好打斗”,现实大概忽视了各品牌定位所对应的红利空间,以后车企必要基于红利原型,调解产物组合。制止内耗,开源节省,才气让企业发展更有可连续性。 提拔不了品牌代价也很伤害。在钦培吉看来,不能老卖10万块钱以下的电车,买一台亏一台,肯定是高端车利润会大一点。 (本刊记者郭宇、赵成、练习生李鸿禧对本文亦有贡献) -END- 责编 | 赵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