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护迎战感染峰值,专家:医疗资源需要尽快调整匹配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张赫 侯佳欣“目前医院里三分之二的医护都感染了,基本都是带病上岗。急救中心感染率基本达到100%,医务人员好多都是带着退烧栓坚持上岗,这段时间病人非常多,抢救室也基本都是满的,还有加床,人手就这么多,实在是离不开。”12月28日,武汉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王娟(化名)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讲述。
12月21日,重庆急救医疗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以来,重庆中心城区120日均呼叫次数由2000余次快速上升到1.2万余次,120日均出车次数由400余次上升到900余次。12月22日,北京市卫健委数据显示,12月21日,北京市发热门诊接诊发热患者6.5万人次,仍处于高位。
摆在一线医护面前的困境有哪些?又应该如何应对?
医护感染、病例激增,棘手难题接踵而至
“我们是11月28日开始收治患者,到了差不多12月9日,床位已经住满,想送进来得有人先出去。”北京市某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医务人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据了解,北京目前的定点医院超过10家,但根据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床位仍然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
发热门诊和急诊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诊科危重症医疗组长张涛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同事们病得集中,导致很难排班次。我们其实已经撑了一周,尽量让自己不感染,维持急诊的正常运转,但那几天非常难熬。”
“急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结构也与以前有很大变化。”张涛介绍,为了及时应对患者短期内激增的情况,医院普遍都启动了应急工作流程。时间久了,工作人员的体力、精力和健康会逐步被透支,亟待建立更完善的长效机制。
12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入口。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侯佳欣 摄
目前,医护感染、病例激增、床位不足或许是摆在各地医院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此外,与一线城市所面临的压力不同,在多地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则更为严重。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谭良村卫生室李光辉医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其所在的卫生所仅有自己这一名医生,前段时间感染了新冠,恢复后就马上回到了岗位。他所在的村卫生室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相关药品不足。目前,村内已有不少人感染,卫生室储备的药物快要消耗殆尽。春节即将到来,届时将有大批人员返乡,药品供应势必会捉襟见肘,目前已向上层单位反映,目前还未收到药物。另一方面,重症救治能力跟不上。村内老人较多,基础疾病也比较复杂。出现气喘等症状,村卫生室无法救治,只能往县里或者市里送,但不是家家都能做到。
专家:医疗资源需要尽快调整匹配
“随着各地感染峰值的相继到来,压力基本都来到了医院这边,医疗资源需要尽快调整匹配。”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医院应从整体层面上调整常规诊疗工作和急诊重症救治工作的比重和平衡。
针对当前一线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方邦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感染病例分析。目前,多位一线医生反馈,这一波的疫情症状与今年夏天甚至秋天的都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肺部情况上。有相当数量的感染者出现了“白肺”的情况。究竟是合并流感、支气管炎等冬季常见疾病导致症状较重还是其他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感染形势依然严峻,相关病例分析研究工作应加快进程。
医院开展专班救治。目前,除一小部分医院被列为定点医院外,多数医院主要通过发热门诊和急诊承接新冠患者。来医院的感染者基本是危重症、重症患者,或者合并复杂基础病等情况,从救治能力上,单纯依靠发热门诊和门诊,无法满足患者的救治需求。医疗资源需尽快调整匹配,医院应加快协调常规诊疗和重症救治之间的比重,统筹医院力量,开设专门病区并展开专班救治,其余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也应展开相应培训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保证药品设备充足。目前,尽管急诊、发热门诊对于呼吸机等设备需求较为旺盛,但多数医院通过内部调整仍能够满足需求,药品方面暂时储备也较为充足。但随着多地相继进入疫情峰值,再加上春节将至,届时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尚待进一步观察。因此,各地医院应提前做好应急储备工作,确保峰值阶段仍能够物资充沛。
加强城乡对口支援。要增加农村地区药品供应,摸清重点人群健康情况;要以省内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为基础,依托医联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完善基层首诊、接诊;要确保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治,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
支持楼主,这个发表不错。 楼主辛苦了微信搜索青年网同城商惠就是
页:
[1]